close
IMG_1510-001.JPG

史特拉斯堡 Strasbourg:位於德法邊境,屬法國亞爾薩斯省葡萄酒區。曾聽過都德的《最後一課》?戰爭後被迫割地,時屬法國,時屬德國,歷史上共更換過四次的國籍

IMG_1478-065.JPG

聖母院主教堂,壯麗的尖塔,是哥德式建築的頂峰,教堂內莊嚴肅穆,裝飾巧妙。由玫瑰紅砂岩建造的。

IMG_1491-076.JPG

From: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史特拉斯堡(法語:Strasbourg;德語:Straßburg[5],意為「街道城堡」),也譯作斯特拉斯堡,位於法國國土的東端,與德國隔萊茵河相望,是法國亞爾薩斯大區和下萊茵省的首府。
史特拉斯堡市人口約27萬,城市圈人口超過64萬[6],是法國東北部人口最多的城市,按2010年人口也是法國人口第九多的城市。
史特拉斯堡目前屬於法國領土。但是在歷史上,德國和法國曾多次交替擁有對史特拉斯堡的主權,因而該市在語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國和德國的特點,是這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匯之地。谷登堡、加爾文、歌德、莫扎特、巴斯德等德意志法蘭西文化名人都曾在史特拉斯堡居留。
史特拉斯堡也是眾多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的城市。史特拉斯堡與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一樣,駐有歐盟和歐洲的許多重要機構,包括歐洲委員會、歐洲人權法院、歐盟反貪局、歐洲軍團、歐洲視聽觀察,以及歐洲議會。被譽為歐盟的「第二首都」。
史特拉斯堡是法國乃至西歐公路、鐵路和內河航運的重要中心。史特拉斯堡港是萊茵河沿線的第二大港口,僅次於德國的杜伊斯堡[7]。該市也是萊茵河航運中央執委會的駐地。
史特拉斯堡的歷史中心位於伊爾河兩條支流環繞的大島,這一區域擁有中世紀以來的大量精美建築,包括史特拉斯堡大教堂與小法蘭西,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這也是首次有一個城市的整個市中心區域獲此榮譽。

IMG_1512-003.JPG

From: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史特拉斯堡座堂(法語:Cathédrale Notre-Dame de Strasbourg,德語:Liebfrauenmünster zu Straßburg)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,為天主教史特拉斯堡總教區的主教座堂。雖然實際上其有一部份屬於羅曼式建築,但史特拉斯堡座堂被廣泛視為哥德式建築的代表建築之一,也曾以142公尺(466英尺)的高度在1647年至1874年的227年間成為世界最高建築,現在依然是世界第六高教堂。歐文·馮·斯坦巴克在1277年至去世的1318年主持建造了該建築的很大一部份。
維克多·雨果從描述它是「偉大而精緻的奇蹟」,歌德則將之評為「莊嚴高聳、廣袤的上帝之樹」。它在阿爾薩斯平原上幾乎任意一點都可以望到,來自附近孚日山脈的砂岩給予了其粉紅的色彩。

IMG_1513-004.JPG

 

IMG_1514-005.JPG

 

IMG_1517-008.JPG

 

IMG_1518-009.JPG

 

IMG_1519-010.JPG

 

IMG_1520-011.JPG

 

IMG_1521-012.JPG

 

IMG_1528-017.JPG

 

IMG_1529-018.JPG

 

IMG_1531-020.JPG

 

IMG_1532-021.JPG

 

IMG_1533-022.JPG

 

IMG_1535-024.JPG

 

IMG_1536-025.JPG

 

IMG_1538-027.JPG

 

IMG_1542-031.JPG

 

IMG_1543-032.JPG

 

IMG_1544-033.JPG

 

IMG_1545-034.JPG

 

IMG_1548-036.JPG

 

IMG_1549-037.JPG

 

IMG_1551-039.JPG

 

IMG_1553-041.JPG

 

IMG_1554-042.JPG

 

IMG_1556-044.JPG

 

IMG_1557-045.JPG

Sandy見史特拉斯堡大教堂的感想
在還沒有親眼看見史特拉斯堡大教堂之前
每每看電視旅遊節目主持人讚美歐洲教堂之美、讚嘆教堂的神聖與壯麗
都覺得是節目效果
教堂就是教堂,有那麼誇張嗎?
直到我站在史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前面時
我被震攝住了
我被感動了
我心裡波瀾不斷
我的眼眶濕了
我的心隨之而去

完全沒想過,會被教堂這樣的吸引
教堂高聳於前
人類是渺小的?
但這是人類創建出來的
我只能說自己是渺小的、無知的

這一刻,雖然我不信天主教、不信耶穌,但我心平靜,折服在這聖殿中

From: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哥德式建築(英語:Gothic architecture),或譯作哥特式建築,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。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,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。
它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,持續至十六世紀,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「法國式」(Opus Francigenum),「哥德式」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,帶有貶意。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、肋狀拱頂(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)與飛拱。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、修道院與教堂。它也出現在許多城堡、宮殿、大會堂、會館、大學,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見其蹤影。
哥德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,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、哀婉、崇高的強烈情感,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。哥德式大教堂等無價建築藝術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,哥德式建築的研究也是主教座堂、教堂的研究裡很重要的一部份。
十八世紀,英格蘭開始了一連串的哥德復興,蔓延至十九世紀的歐洲,並持續至二十世紀,主要影響教會與大學建築。

羅曼式建築(英語:Romanesque architecture,又譯羅馬式建築、羅馬風建築、似羅馬建築)為歐洲中世紀一種以半圓拱為特徵的建築風格,並從12世紀開始逐漸過渡到以尖拱為特徵的哥德式建築。雖然對於這一風格的起源時間有從6世紀到10世紀等不同的提議,尚未達成共識,但其建築實例遍及歐洲大陸,使其成為自古羅馬建築之後第一種風靡歐洲的建築形式。在英格蘭,這一風格在傳統意義上更傾向於指諾曼式建築。
羅曼式建築兼有西羅馬和拜占庭建築的特色,並因其結實的質量、厚重的牆體、半圓形的拱券、堅固的墩柱、拱形的穹頂、巨大的塔樓以及富於裝飾的連拱飾而知名,顯得雄渾而莊重。每座建築有明確、清晰的形式,並且常常採用規則對稱的平面,所以在與隨後的哥德式建築比較時,總體上會有一種質樸的形象。儘管有地域特徵和材料差異,這一形式仍可以在歐洲各處被識別。
很多城堡建設在這一時期,但是這一數目被教堂遠遠超過。最為顯著的是那些修道院教堂,它們中很大一部分依舊挺立而且近乎完整,常常使用。

【其實前一天在海德堡 Heidelberg,winnie就有將歐洲的建築做了介紹,甚麼是哥德式?甚麼是巴洛克?特色是甚麼?但......腦袋不靈光,都沒記住

這一位部落客版主寫得有夠清楚的:http://ectomy.pixnet.net/blog/post/40790281-d3-1-%E5%BE%B7%E6%B3%95%E9%82%8A%E5%A2%83%E5%B0%8F%E6%B3%95%E5%9C%8B%26%E5%8F%B2%E7%89%B9%E6%8B%89%E6%96%AF%E5%A0%A1strasbourg%E4%B8%96%E7%95%8C

更多的相片可以參考相簿 《 2016德國瑞士幸福慢遊Day2 》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ndytravel2 的頭像
    sandytravel2

    sandytravel2的部落格

    sandytravel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